“中唱音乐在线——中华民族音乐与戏曲资源库”是以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的音乐文献馆为基础建立的中国民族音乐线上平台。平台充分发扬了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的资源及品牌优势,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音乐学习者与音乐爱好者提供最权威、最高质量的中国民族音乐历史音响资料和老唱片声音档案,是一款为广大音乐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捷、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和音乐知识服务产品。
“中唱音乐在线”的基石——中唱音乐文献资料馆
中唱音乐文献资料馆馆藏涵盖了10多万面唱片金属模板、4万多条磁记录胶带,约20万首(部)作品的音频和文献资料。音频资源时间跨度巨大,内容丰富。包括了从20世纪初开始录制的民族音乐资源,汇集了千余位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家演奏、演唱的录音,如梅兰芳、程砚秋、郭兰英、殷承宗等。
此外,中唱馆藏的老唱片厂牌,既涵盖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高亭唱片、胜利唱片、百代唱片、大中华唱片等,还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人民唱片、中华唱片、艺声唱片等,这些老唱片厂牌呈现了20世纪以来,录音工业进入中国后的历史变迁,代表了中国唱片事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发轫之始——唱片音频与图片的数字化
“中唱音乐在线——中华民族音乐与戏曲资源库”以馆藏金属模版、实体老唱片文献资料为基础,上线平台的所有老唱片音频,均采录自金属模版,音质相对好,极大程度上保留了老唱片数字化后的音质与声音原貌,让用户能够近距离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历史档案声音。除了音频以外,中唱音乐文献资料馆保存的每一张唱片,都留有唱片的封面、盘芯,以及专辑内页。这些内容是声音历史档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唱片封面上的画作或题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像齐白石、李苦禅、傅抱石、潘天寿等绘画大师,光未然、郭沫若等文学大师都曾为这些唱片的封面作画、题字。唱片盘芯上印有音频的表演者、出版商、编号等简略信息。专辑内页则附带了作品的简介、演出信息,甚至是乐谱。这些珍贵的资料清楚地记录了唱片背后的历史,让一张唱片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与立体。
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逐渐老化的历史档案,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出唱片的原貌,资料室的老师们用高拍仪、扫描仪等设备拍摄了唱片的封面、盘芯、专辑内页,将这些珍贵资料数字化,并与对应的唱片音频进行关联。而后,交由编目团队的成员进行编目的著录工作。
环环相扣——元数据的编目著录工作
为了妥善管理老唱片中庞大且珍贵的元数据信息,中唱音乐在线邀请专家团队研讨,根据国际通用的解决方案“都柏林核心元素集”,针对中唱馆藏的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规则,对资源库存储和展示的内容进行编目,系统地展现音频的分类、相关音乐家、相关乐器、出版商、出版时间等重要信息。
开花结果——"中唱音乐在线”
在中唱音乐在线平台中,根据分类划分了不同的曲库,最具代表性的是四个中国民族音乐的曲库:
一、中国歌曲库
中国歌曲库涵盖了从20世纪初至今丰富多样的中国歌曲作品。系统全面地展示由中唱集团出版发行的民歌与创作歌曲。既包括像《川江船夫号子》《三十里铺》等传统民歌,也包括像第一版《黄河大合唱》、各版本的《白毛女》等近现代创作歌曲。
二、中国民族器乐库
中国民族器乐库囊括了《寒鸦戏水》《金蛇狂舞》《踩歌堂》等中国各民族的独奏、合奏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戏曲库收录京剧、豫剧、昆曲、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与百余类地方戏曲的音像资源,包括了如梅兰芳、俞振飞、谭鑫培等戏曲名家的珍贵演唱录音。典藏海量的珍贵历史录音,是中国戏曲音乐的集大成展现。
四、中国曲艺库
曲艺库包括中唱集团近百年录制出版发行的中国曲艺作品,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北京琴书等中国各个地区与民族,多种艺术风格的曲艺音乐,包括如刘宝全、骆玉笙、蒋月泉、侯宝林等艺术大师录制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