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介绍

发布时间: 2024-12-30

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是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并受到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该项目旨在抢救与保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对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唱片金属模板、胶带母版的录音,以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老唱片数字资源数据库。另外,“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也将助力唱片出版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数字化传播方式的转型。

目前,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保存着13万余面唱片金属母版和4万余条磁性胶带,其中1949年以前的唱片模版有4万余面,均是极其珍贵的唱片模版孤品典藏。库藏的文物级音像资料中,包括一些历史名人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谭鑫培、“四大名旦”等的戏曲、曲艺唱片以及周璇、胡蝶、聂耳等人的歌曲及器乐录音,同时还保存了自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唱集团出版发行的大量歌曲、器乐、戏曲、曲艺等音像资料,包括唱片、唱片模版、开盘母带、盒式音带、CD唱片、录像带及DVD、VCD。

项目自2011年立项以来,在相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硬件方面,该项目专门设计建成了8间数字化专用工作室,从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到施工要求都须符合应有的声学特性,在间壁、安防、内饰、电源、照明等方面都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和施工。在唱片文物搜集方面,中唱集团以北京、上海两个版库为数字化基地分别开展金属模板和磁带母版数字化采录工作,对于版库所存文物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盘点和整理,并且将中唱成都公司、中唱广州公司版库的近万盘胶带母版也运至北京,统一进行数字化采录。此外,唱片文物的社会征集工作也在逐步展开,接收到一批专业院校、图书馆、唱片收藏者捐赠的老唱片资源。在项目技术实现方面,该项目特别聘用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音频技术专家,亲自进行操作和指导,对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有效提高了项目的进展速度。在数字化采录过程中,技术组克服了种种困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唱片进行整形、化学清洗和修复处理。

为了实现数字化后的资源平台应用,项目组对媒资管理系统和大容量蓝光光盘存储阵列进行了论证和搭建。该项目已经于2014年正式完成蓝光存储阵列及媒资管理系统的硬件搭建工作,完成2万小时音频的编目录入,并于2014年年底完成蓝光光盘存储阵列的扩容。

“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及其应用”项目的发展目标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老唱片节目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同时形成一系列唱片模板音频采录规范和技术标准,带动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的盈利模式的构建,也促进中唱在音乐产业链的上游和关键环节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音乐公共传播平台的建设,带动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更好的音乐内容和传播方式服务于文化建设。在国家支持资金到位的前提下,该项目已经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主体工作,成为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唱片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对既有文化精华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成熟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使我国的老唱片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真正推动,提高水平。实现对老唱片的保护、开发、利用,使中国唱片业实现音频节目的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将使中国唱片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将产生质的飞跃,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 返回顶部